央視20日播出《高牆里的官員們》的新聞調查節目,揭秘了落馬官員在監獄里的生活狀態。節目的主人公是羅蔭國和朱育英,他們曾分別擔任過廣東茂名市委書記和茂名人大常委會副主任,都因貪腐入獄。他們理著光頭,住在關押十幾個人的監室里,每天參加勞動,工作量是一天加工幾千個燈泡,有時上廁所都很緊張。
  民間一直有貪官入獄後仍享受特權的傳言,反映了輿論對監獄對待貪官和普通囚犯是否一視同仁的懷疑。這樣的困惑有其長期成因,上述新聞調查節目提供了人們重新看待這個問題的一個存照。
  被判刑的貪官已經與其昔日的狀態徹底告別,階下囚就是階下囚,現實對犯了國法的他們是鐵面無情的。這既是對輿論的一種澄清,也是對在職官員的必要反腐教育。貪腐的結果就同羅、朱二人一樣,這就是電視片傳出的震懾力。
  每有貪官“倒霉”的消息,輿論場上的歡呼聲總是壓倒性的。輿論的這一真實狀態所有官員都需正視。官員對自己的最低要求應是避免貪腐並因此墜落,我們希望官員們的自我要求更加積極,即通過廉潔奉公的個人表現,為扭轉官員的輿論形象做出貢獻。
  也有人提出,羅蔭國每天加工4000個燈泡,已經63歲的朱育英每天也要加工2000個燈泡,作為囚徒,他們的人權是否受到尊重等。我們認為,囚犯的權利是個正話題,但它應是具有普遍意義的。中國的所有領域大概都有改進的空間,囚犯的服刑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在這當中,被囚貪官的獄中生活條件應當是各地監獄實際情況的平均值,他們理應同其他囚徒共同承受當下的問題,也在今後共享獄中條件改善的好處。
  落馬貪官既失去了過去的一切,還背負了沉重的罵名,算是跌入絕境。但這的確是他們自己欠下的巨債。而且重要的是,他們自己還不清它,還把很大的一部分甩給了所有是或者可以被聯想成“官員”的人。尤其是那些薪水不高的基層人員,其社會形象蒙受損失,加薪的前景備受牽制。
  羅蔭國在獄中好讀書,說話頗顯理性,這讓人感慨,一個人的清醒或瘋狂,在很多時候是取決於外在環境和力量的。不少貪官對金錢的追求幾近變態,人性的弱點一旦穿越制度漏洞,就會是那個樣子。
  人生不能重來,從貪官到階下囚是張不退不換的單程票。但官風是可以重振的,把權力裝進籠子里既是對貪腐的抑制,也是潛在的救贖。希望當下的反腐敗能為這個國家留下持久的制度效果,並且為永久性重塑中國的官文化作出貢獻。官是誰?什麼是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含義,這麼多沉痛的教訓在積累對它的整理。▲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p66qpte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